ins怎么用vpn
你可知道,有一种智能电缆除冰机器人,能代替电力工人高空作业,铲除冰雪,从而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你可知道,机器人也能承担收集能源的任务,收割玉米、运输煤矿忙得不亦乐乎!
你可知道,7月17日当北京奥运火炬在沈阳传递的时候,在长沙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赛场上,机器人火炬手也在为奥运加油!
这些机器人的设计者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专家、教授,而是一群阳光活泼的青少年。他们有着对科学的兴趣与爱好,在机器人设计的天空自由翱翔,探索科学奥秘,享受科学文化的盛宴。
7月16~18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八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地区468支代表队的1971名青少年制作的机器人纷纷亮相,各显绝技。中国台湾也首次派出由23名成员组成的观摩团前来学习、交流。
青少年机器人活动是多种学科、多项技能的综合运用与训练,特别有益于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是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提炼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通过观看全程比赛,笔者发现这些机器人小玩家们已显露出了“小荷之尖”,闪耀着科学精神之光。
很多人都说汶川地震中80后、90后一代向全国人民展现了他们顽强负责的一面,那么在此次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他们再次发扬了坚忍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
在机器人设计成果展示区,共有68项作品展出,其中有不少作品围绕冰灾和地震设计。为了能代替电力工人高空作业,减少危险性,来自贵州市第一中学的陈禺桥等3位学生开发研制了这台高空电缆自动破冰机器人。香港观塘功乐官立中学的学生设计了震后救援型机器人,希望能通过科技解救更多地震中的人们。
本次竞赛申报期间,因地震导致四川代表队未能按时报送参赛项目,但是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大灾面前大志不减,仍然组队参赛。四川代表团团长夏虹指出,在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培养了青少年面对挫折坚忍不拔的精神,而灾难激励青少年进一步探索科学、了解科学,不断发现大自然的规律,熟练掌握科学技术。
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年级学生周晓舟和李亚辉是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高中组金牌得主之一。今年该比赛的主题是“破解能源”,不仅要求选手设计的机器人完成11项破解能源的任务,同时还要求选手对当地的能源情况进行调查。
3天来,周晓舟和李亚辉在不断思考总结,以期改进机器人设计。第一场比赛中,机器人利用机械手的力量放下机械杆,完成打开太阳能电池板、卫星叶片的任务。赛后,他们觉得这个方案并不是非常理想ins怎么用vpn,通过讨论,决定尝试使用前轮摩擦力迫使机械杆放下。
通过无数次试验后,他们否定了创意,依旧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周晓舟介绍,第二种方案出击速度很快,但是性能不稳定,经常失败,第一种方案虽然速度慢了,但是非常稳定,成功率很高。
在竞赛现场,不时能看到像周晓舟和李亚辉这样的选手,他们时而争论不休,时而击掌欢呼,不厌其烦地组装、调试机器人。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何继善所言,通过机器人比赛,能激励青少年去思考问题,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形成创新意识。而亲临竞赛现场的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激情赞扬青少年选手是 “ 竞争享受快乐,兴趣激发创新”。
本次活动中有绝大部分项目需要团体协作完成,每一台机器人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块金牌都是集体的荣耀。
“看北京奥运”即兴机器人擂台赛是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组委会首次设计并组织的一项新竞赛活动。参加这项比赛的每个参赛队在比赛前夕才能得到带有若干变量的赛题,只能进行短时间准备,就要参加比赛。比赛时,来自不同地区的两个参赛队要临时组成参赛联队,该赛事总裁判屈强指出,该种参赛方式要求选手和陌生人沟通交流,制定战略战术,充分考验选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奥运火炬传递项目同样也需要通力合作。该活动最大的困难是如何顺利实现火炬交接。湖南省砂子塘第二小学的唐任远和张济海设计的机器人以20秒75的成绩获得了智能机器人竞技比赛“火炬传递”项目金牌。他们认为,团队协作是取胜的关键。
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除了自我努力外,还需要营造学习科学的氛围。至2001年我国举办第一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起,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机器人小玩家并参与到竞赛中。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唐鑫传指出,机器人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竞技比赛,还应包括学习讨论、 技术创新、科研活动、课余生活甚至是地方文化特色展示等各个层面,促进人文、社会和理工等各学科的相互融合,让科技爱好者都参与进来,营造校园机器人文化。